中央电教馆“十五”课题结题工作安排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结题工作安排时间表

 

襄樊市第五中学

 

我校2002年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申请的教育技术“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共有三个,现已进入总结、结题阶段。这三个课题分别是:李凯校长负责的课《21世纪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及培训方法的研究》、汪文超副校长负责的《各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和高云主任负责的《中学教育软件资源库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的研究》。为了搞好课题结题工作,特制定结题工作安排时间表,请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进行总结、查漏补缺,注重成果的提炼、形成和积累,促进工作上台阶、上学术水平,确保我校的三个课题顺利结题并取得好成绩。

一、630日前必须完成的任务:

1、课题异动备案。有变动情况需书面说明,并加盖学校公章。

2、送交课题成果,参加全省课题成果评比。

1)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625日前必须形成成果,参与全省评比,具体要求见第五条《关于征集省课题学校课题研究成果的通知》。

2)部分成果实在来不及总结的,可放在暑假期间完成,下学期开学后交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课题的最终成果。

3、交课题鉴定费用,每项课题1800元,每件成果参评费30元(学生作品每件15元)。

二、915日前递交鉴定材料,请省课题组提出修改意见

包括:《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复印件、课题实施方案、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三、9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在8月下旬通知)在武汉进行会议鉴定:

课题材料:《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附立项通知书复印件、课题实施方案、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一式伍份。

最终成果(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

四、结题工作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具体任务

第一周

5.265.29

通知参与各课题研究的教师,召开课题结题工作动员会,安排结题的各项工作。

第二周

5.306.5

全面梳理课题研究工作,查漏补缺,特别是学科教师的实验课录像、论文、课件,实验班的学生作品,和教师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

第三周

6.66.12

认真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67-8日高考)

第四周

6.136.19

领导审查研究报告,充实课题成果

第五周

6.206.26

收集、整理课题成果,列出清单。

第六周

6.277.3

报送课题各项成果,交纳参评费和结题鉴定费。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

第七周

7.47.10

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利用暑假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经验。(暑假开始)

第八周

7.117.17

 

 

暑假期间

第九周

7.187.24

第十周

7.257.31

11

8.18.7

12

8.88.14

13

8.158.21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课题工作报告。领导审查课题工作报告。

14

8.218.28

准备照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各课题电子演示文稿。领导审查,修改电子演示文稿。教师培训。(新学期开学)

15

8.299.4

收集整理教师假期完成的论文、课件(网页)、经验材料。

16

9.59.11

整理课题鉴定材料,装订成册。

17

9.129.18

上报课题鉴定材料。

18

9.199.25

在武汉进行课题会议鉴定,三个课题同时进行。

五、关于征集省课题学校课题研究成果的通知

    我省中期评估工作结束以后,各子课题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科研成果,根据学校的要求,省课题组决定在全省的课题校中开展“课题学校中期评估科研成果”征集、评审、认定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作品形式及要求

    1、课题论文:指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论文。反映出对教学事实的真切体验和理性提炼,选题求小,面向学科,面向课堂,力戒空泛。围绕课改目标,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写成 “理论拼盘”。

    2、课件(网页、网站):围绕课题研究自行开发的课件、网页、网站等“教”、“学”的软件与资源,重点关注“学”的设计与创意,突出教学性,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3、课例(课堂实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着眼于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探索(如基于教室网络、校园网络、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讲授模式、个别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等);关注基于e21教育信息网资源、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

    4、课题方案:既符合教育科研课题方案的形式规范,同时,又突出本校本课题的个性与特色。

    5、中期评估经验材料:科学、准确地反映本校的课题情况、工作情况,材料有理有据,理论性、逻辑性强。

    6、学生作品:指实验班的学生作品,要求报送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随感、电子作品(电子报刊、电脑绘画、动画、网页)等。

    (二)、组织程序及要求

    1、送评作品数量不限,学科不限。鼓励上报课题实验班的学生作品。不接受非课题学校报送的作品。

    2、各子课题学校直接将参赛作品报送省课题组参评。

    3、上报论文一式两份,必须附文章软盘(或用电子邮件邮发文稿),以便于成果集成和杂志刊用。课件、课例(含综合课例)按一式一份上报。录像课例请单盘单碟录制(尽可能以VCD光盘格式),以便评审。多媒体课件须附源程序。递交的光盘要求运行良好,无病毒。

    4、请各地各校列出上报作品清单,务请写清、写全创作者姓名,合作作品请注明创作角色,课件主创人员限报4人,课例限报3人(综合课例限报5人)。

    5、获奖作品将由省教育厅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省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颁发统一证书,并列入网上查询数据库。优秀论文将在《教育信息化通讯》网络公开电子杂志登载;经典课件、优秀课例将录入湖北教育信息网,并颁发录用证明书,视同在公开媒体发表。

 

2005526


 
  • 版权所有: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    |    鄂ICP备2021001699号-1    |    鄂公网安备 420690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