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雷锋的足迹 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编者按:又到了一年的3月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学习雷锋纪念日。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襄阳五中实验中学也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是:踏着雷锋的足迹,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踏着雷锋的足迹

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朱小平

201131

再过几天就是35了,35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年35日,我们襄阳五中实验中学也要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是:踏着雷锋的足迹,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习雷锋的现实意义。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1962年因公殉职,年仅23岁。196335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有48年了。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战士,让人们久久怀念?为什么至今“学习雷锋好榜样”依然歌声嘹亮?就是雷锋以他朴素的情感,倾心感恩共产党,感恩社会主义,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全部献给人民、献给党。在雷锋日记中,在雷锋故事里,在雷锋朴实的言语中……,让人们看到他平凡的一生,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辉,永远激励着人们向雷锋同志学习!美国《时代周刊》曾称赞:“雷锋品牌是中国人民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有人却说雷锋精神“过时了”,我认为,雷锋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刻苦钻研学理论的钉子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精髓,也体现着现阶段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2010年感动中国先进人物郭明义被誉为雷锋的传人,他总是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是问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是滚烫火热的,他越平凡,越发不平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向郭明义这样的雷锋式的人物层出不穷,雷锋的精神代代相传。所以雷锋的精神是不会过时。雷锋,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响亮的名字,是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最给力的榜样!

怎样学雷锋:

向雷锋同志学习,首先要重讲雷锋故事、重读雷锋日记,重温雷锋那感人的事迹,做到知雷锋、学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如:七(9)班的主题班会开展了雷锋故事我来讲,雷锋日记我来读,雷锋名言我来说,雷锋精神我发扬的做法值得推广。

向雷锋同志学习要立足本职学、时时处处学,践行雷锋式的行为。如七(9)班郭甘洋、朱自煜等同学,背着腿脚受伤的同学上下课,参加集体活动,就是发扬了雷锋的“春风”精神。七(3)班杨羽佳在排练节目的空挡时间,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做到学习、排练节目两不误,就是发扬雷锋对待学习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刻苦钻研。8班周万远同学维护餐厅秩序,跑前忙后,经常最后一个吃饭,从无怨言;赵中天、丁鸿儒等学生会的干部在大型活动中搬道具、传指令,不怕吃苦、不怕麻烦,热情为同学们服务等等,都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

向雷锋同志学习,有人认为“学雷锋就是多做好人好事”,否!做好人好事不留名是雷锋精神的显著特点。但是,雷锋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做好人好事这一个方面,我们从雷锋的光辉事迹中深切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博大,涵盖了人生的各方面,我们要像雷锋那样时刻保持一种庄严的责任感,保持那种可敬可爱的激情,踏着雷锋的足迹,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向雷锋学习:“工作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愿你做那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你做那温室里的弱苗。” 我们实验中学的学生们都发扬了雷锋精神,不做温室里的弱苗,勇敢地面对了独立生活,学会生活。

向雷锋学习:对待学习要发扬钉子精神、刻苦钻研,雷锋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要注意克服学习中不良习惯。

向雷锋学习:我们要继续发扬“五爱”精神:爱同学、爱寝室、爱班级、爱老师、爱学校。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学要像春天般温暖,“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当做自己的愉快当做自己的幸福”。在教室、在寝室友爱同学,和睦相处。

向雷锋学习:热爱学习、热爱工作、敬业爱岗。雷锋说:“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工作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三、学校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

1、组织看学雷锋专栏。

2、组织学生上网、查资料、看书,再讲雷锋故事、重温暖雷锋事迹、名人名言,进一步领会雷锋高尚的精神实质。

3、看一场学雷锋电影。

4、办一期专栏、专刊。

5、开一次主题班会:畅谈雷锋精神对自己触动最大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学雷锋?怎样弘扬雷锋精神?

6、师生共同践行雷锋式行为。

最后,我想用雷锋的一段名言作为我讲话的结尾: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

可是真正的青春,

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

永远忘我劳动的人,

永远谦虚的人。

 

谢谢大家!

 


 
  • 版权所有:襄阳五中附属初级中学    |    鄂ICP备2021001699号-1    |    鄂公网安备 42069002000005号